对《中国岩溶作用产生的大气CO2碳汇的分区计算》一文的商榷 |
| |
引用本文: | 张之淦. 对《中国岩溶作用产生的大气CO2碳汇的分区计算》一文的商榷[J]. 中国岩溶, 2012, 31(3): 339-34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2.03.017 |
| |
作者姓名: | 张之淦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139004) |
| |
摘 要: | 对2011年《中国岩溶》第4期文章《中国岩溶作用产生的大气CO2碳汇的分区计算》及其引用和认可的两个重要碳汇数据,就碳汇测定方法原理、参数取值、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做了一些讨论。认为,①由于参数取值不妥等原因,北方区计算结果可能偏大3倍以上;因运算有误以及径流模数评估不当,埋藏区岩溶碳汇计算结果可能偏大200多倍;②由于方法原理的固有缺欠,该文所引用的、用定点磨片溶蚀法取得的全球岩溶碳汇通量(6.08×108tC/a)可能偏大4倍;③所引用数据的原始计算中新提出的主要水循环碳汇项,由于考虑其地球化学产生机制过于简单,各项评估结果都可能偏大20倍以上;结果使给出的全球水循环碳汇净通量(0.6433GtC/a)偏大2倍多,实际上,比用化学通量法测定的全球碳酸盐风化碳汇值(0.2433±0.05GtC/a)大不了很多;水生光合碳汇截留量可能不会很大;④使用的化学径流碳汇计算公式,虽是当前国内外通用公式,但因属于只考虑大气/土壤CO2溶蚀的简化公式,需要对非大气/土壤CO2溶蚀做进一步校正;校正后全球岩溶碳汇通量将再减少35%左右;⑤综合分析现有测定结果显示,在有世界大河化学径流记录以来的100多年里,全球岩溶碳汇通量平均大概不会超过0.1±0.02GtC/a太多;由于其基数太低,即使进行人为干预,也只能是一个局部或附属的大气CO2汇(如附属于局部地区森林生长量的成倍增长);如果再考虑被碳酸盐风化作用临时吸收的大气CO2,绝大部分最终要因碳酸盐矿物再沉淀而重返大气,全球岩溶碳汇净通量可能比0.1±0.02GtC/a还要小1个数量级,即使在现今大气碳循环被严重扰动的条件下,似也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遗漏碳汇。
|
关 键 词: | 岩溶作用 碳汇 全球变化 问题讨论 |
收稿时间: | 2012-04-24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