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行东麓M河流域构造体系的发展及成岩成矿作用
引用本文:山则名,陈兆渊.太行东麓M河流域构造体系的发展及成岩成矿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7(1).
作者姓名:山则名  陈兆渊
作者单位:长春地质学院地勘系七五勘探专业委员会 (山则名),长春地质学院地勘系七五勘探专业委员会(陈兆渊)
摘    要:本文是师生三年来地质填图的初步总结。文中提出纬向构造体系的存在,以褶皱为主,其形成时代为早燕山期。并认为新华夏系是在经向构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造了纬向构造,以压性、压扭性的断裂为主。形成于晚燕山期。东西向褶皱和北东向及南北向断裂相互构成斜方格子状构造骨架。 这一构造型式控制了岩浆活动和矿液活动,其中南北向张断裂是岩浆上升的通道。岩浆上升过程中常向两侧流动,形成岩盖。岩盖顶部的“上窿区”形成矽卡岩型铁矿;张性断裂中岩墙两侧形成热液型铁矿;早奥陶世于小井、燕瓦山一带曾有火山喷发活动,伴有磁铁矿化,后又被岩浆侵入所破坏。 笔者认为,在本区有三种成因类型的铁矿,对不同地质位置上,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应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伴随着构造运动,岩浆和矿化活动以晚期和东部为最强。认为东部几个纵向控矿带上,特别是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构造带相接的位置上,是最有远景的地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