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城市知识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机制
引用本文:戴靓,曹湛,马海涛,纪宇凡.中国城市知识合作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机制[J].地理学报,2023(2):334-350.
作者姓名:戴靓  曹湛  马海涛  纪宇凡
作者单位:1.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摘    要:城市知识合作网络的影响机制是创新地理的重要研究议题,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外生动力(城市资源禀赋、多维邻近性等)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内生动力因素(择优链接、传递性等)。基于“Web of Science”中的论文合作发表数据构建中国城市知识合作网络,分析其2006—2016年空间结构和拓扑结构的演化特征,并通过加权随机指数图模型(ERGM)定量揭示内生和外生动力对该网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空间结构看,东密西疏的格局比较稳定,但整体由北京—上海双核结构向多中心发展,五大国家级城市群成为孕育多极的重要空间。以高能级城市为核心形成的节点区域愈发与规划的城市群范围一致,其发挥着知识资源邻近溢出和远程交互的双重作用。(2)从拓扑结构看,知识合作的规模和密度显著增加,对大城市的择优选择效应明显。但随着多中心崛起,网络极化程度和异配性均在弱化;随着城际合作路径不断优化,网络聚合性提升,成为小世界网络。(3)从影响机制看,自演化与择优链接是知识网络的重要驱动力,其作用与城市等级效应相重叠;城市知识规模属性对知识流动的正向影响弱于多维邻近性和路径依赖性;高铁的存在有利于促进知识合作,而地理距离的影响不...

关 键 词:知识网络  论文合作  影响机制  内生结构变量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