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东部可里尼浸染型金矿
引用本文:Leeuw.,V 仲崇学.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东部可里尼浸染型金矿[J].世界地质,1992,11(1):40-70.
作者姓名:Leeuw.  V 仲崇学
摘    要:可里尼(Kelian)矿床是目前在第三纪火山岩中发现的金矿床之一,它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Borneo)加里曼丹北东走向的带内,该带长400kin。矿床由两个主要矿体(即东普拉姆普Prampus矿体和西普拉姆普矿体)和四个小矿化带所组成。若将该矿床潜在储量7500万吨、Au品位达1.8g/t计算在内,则可里尼矿床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金矿床。可里尼矿床发现于1976年,其后对可里尼冲积砂金作了研究,包括用传统技术对水系沉积物进行分析,淘洗富集砂金和对岩石浮土和野外露头采样等,后来,又进一步作了包括土壤采样、槽探、浅钻、大地磁法、激发极化以及60000m深钻工作。矿区地层为一套硅质的火山碎屑岩,向上碎屑粒级变小,形成了一系列晚始新世沉积地层。该系列岩石中发育有走向北或北东的褶皱和断裂,并伴有大量中新世安山质或粗面安山质次火山岩的侵入。在安山岩侵位以后,形成了热液系统。这种热液体系可引起围岩蚀变、矿化作用以及形成热液角砾等。在研究区内,被保留下来的热液体系的面积约1km~2,其深度至少达600m。据有限的几个放射性年龄数据证明,该热液蚀变作用发生在大约20Ma。蚀变与矿化作用过程彼此交替,但大体可为分四个阶段: Ⅰ阶段:在较大安山岩体核部的蚀变作用其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碳酸盐+绢云母+黄铁矿士绿帘石。ⅡA阶段:在岩体为局部裂隙的形成并伴有绢云母±石英的沉积作用。ⅡB阶段:即主体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热的(290~330℃)、低盐度(0.5~4.2%MaCl)和富含CO_2的热液作用,形成了大量的裂隙和热液角砾,并伴有蚀变作用和少量Ag—As矿化作用,也有部分Au的矿化作用。其蚀变矿物组合为冰长石+绢云母+石英,CO_2的大量沸腾逸散造成冰长石矿物大量增加和绢云母矿物的减少。在该热液系统的更深部,形成了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组合,而无冰长石出现。Ⅲ阶段:岩浆在东普拉姆普区,重新活动,使挥发组分释放进入列热液系统中,从而产生热(300~330℃)、盐度(>10%NaCl)、富含CO_2的热卤水,并形成了大量裂隙以及热液角砾。伴随着沸腾作用,形成了碳酸盐±石英±绢云母矿物组合,并伴有Au及其它贱金属元素的矿化作用。碳酸盐中初始碳稳定同位素证明热液来自岩浆,上升的热卤水流体与下降的相对低pH值冷水相混合后,导致复杂的碳酸盐矿物分带现象、流体盐度范围较宽以及较均一的温度。离开角砾岩化和沸腾作用中心,Au和其它贱金属元素与碳酸盐和(或者)石英一起在较稳定的环境下沉淀。Ⅳ阶段:即晚期阶段,在热液体系的顶部和边缘,由于温度相对较低(200℃)低的pH值(3~4),和富集CO_2,从而形成了高岭±+Fe/Mn碳酸盐+黄铁矿±赤铁矿士辰砂矿物组合。继岩浆与热液事件之后,在中一晚中新世期间,本区抬升900多米并发生剥蚀作用,在上新世—更新世发生了玄武质火山岩浆的喷发。第二次剥蚀作用始于更新世,并将覆盖在矿体上的大部分年轻的火山岩剥蚀掉,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矿床露头。

关 键 词:金矿  浸染型  矿化  勘探  围岩蚀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