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吉林省长白山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吉林省长白山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吉林省长白山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吉林省长白山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东北师范大学泥炭沼泽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吉林省长白山湿地生态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