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的边坡稳定性灰色系统分析与评价 |
| |
引用本文: | 霍秉尧, 宁奕冰, 唐辉明, 等. 2024. 澜沧江中上游反倾斜坡倾倒变形影响因素敏感性及斜坡易倾倒几何模型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32(3): 1035-1056. doi: 10.13544/j.cnki.jeg.2024-0060. |
| |
作者姓名: | 霍秉尧 宁奕冰 唐辉明 彭建兵 申艳军 马鹏辉 |
| |
作者单位: | ①.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 710054,中国;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武汉 430000,中国;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站,武汉 430000,中国;④.长安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西安 710054,中国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号:42307220,42090055),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号:2023BSHEDZZ210) |
| |
摘 要: |
倾倒是反倾岩质斜坡常见的失稳类型,其变形破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探究各类因素对反倾斜坡倾倒变形的影响程度及其对变形模式的控制作用,本文以澜沧江中上游反倾岩质斜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反倾斜坡倾倒变形影响因素体系,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及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各类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斜坡几何特征参数为输入,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理论对研究区反倾斜坡倾倒变形易发几何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反倾斜坡的几何特征参数敏感性最高,水平构造应力次之,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最弱。 (2)反倾斜坡的变形量与变形深度与上下坡角呈正相关,变形深度与岩层倾角呈正相关,但变形量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3)研究区内的反倾斜坡存在4种变形模式:稳定斜坡、潜在变形斜坡、浅层倾倒斜坡及深层倾倒斜坡。(4)在研究区内,岩层倾角小于57°的斜坡总体保持稳定;超过57°有产生浅层倾倒变形的可能;超过63°时有产生深层倾倒的可能;达到81°,岸坡普遍产生倾倒变形。本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斜坡变形体的野外早期识别与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可靠理论参考。
|
关 键 词: | 反倾斜坡 UDEC 改进灰色关联分析 敏感性分析 倾倒变形 |
收稿时间: | 2024-02-02 |
修稿时间: | 2024-04-10 |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