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西藏多不杂斑岩型Cu-Au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以钻孔ZK3112为例
引用本文:成嘉伟.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西藏多不杂斑岩型Cu-Au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以钻孔ZK3112为例[J]. 地质与勘探, 2023, 59(2): 259-270
作者姓名:成嘉伟
作者单位: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0235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编号:2021YFC2900100)、河北地质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BQ2017012)和河北地质大学十七届学生科技基金(编号:KAG202104)联合资助
摘    要:多不杂斑岩型Cu-Au矿床是西藏多龙矿集区内的三大矿床之一,随着该区找矿工作逐渐向深部及外围展开,需要较新的技术方法与勘查理念。本文通过短波红外(SWIR)技术对矿区内ZK3112钻孔开展光谱填图工作,在厘清钻孔内蚀变矿物类型、空间分布及矿物组合分带的基础上,对主要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参数变化规律进行统计。研究发现绢云母Al-OH2200Pos的低值(<2200 nm)和绿泥石Fe-OH2250Pos的高值(>2254 nm)均可以指示钻孔内蚀变较强的区域,可快速定位热液矿化中心,是有效的找矿勘查标识。利用ASTER数据提取区域上羟基蚀变信息,发现在多个矿区范围内均出现了与多不杂同样的羟基异常,这说明针对蚀变矿物波谱特征所建立的找矿勘查标志可能同样适用于本区域其他同类型矿床。该研究成果可为多不杂矿床及区域内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新方法、新理念。

关 键 词:红外光谱技术  斑岩型铜矿  蚀变矿物  ASTER  多不杂  西藏
收稿时间:2021-08-17
修稿时间:2022-11-11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obuza porphyry Cu-Au deposit in Tibet based 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An example of the drill hole ZK3112
Cheng Jiawei.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obuza porphyry Cu-Au deposit in Tibet based on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An example of the drill hole ZK3112[J]. Geology and Prospecting, 2023, 59(2): 259-270
Authors:Cheng Jiawei
Abstract:
Keywords: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altered mineral   ASTER   Duobuza   Tibet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