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昆仑地区古生代沉积型铁锰矿床成矿规律及其与原—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关系
引用本文:张帮禄,张连昌,董志国,彭自栋,朱明田,王长乐.西昆仑地区古生代沉积型铁锰矿床成矿规律及其与原—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关系[J].地质科学,2022(4):1047-1063.
作者姓名:张帮禄  张连昌  董志国  彭自栋  朱明田  王长乐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U1703242,4210211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1M703018)资助;
摘    要:西昆仑地区位于我国著名秦祁昆造山带的西段,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该地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北昆仑地体、南昆仑地体和喀喇昆仑—羌塘地体,在其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志留纪菱铁矿和石炭纪沉积锰矿最具代表性。本文在剖析典型沉积铁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重点分析了西昆仑地区铁锰矿成矿规律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为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及进一步找矿预测工作提供地质依据。西昆仑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及晚古生代的演化受同时代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开合”构造旋回作用的制约;受区域构造性质的影响,金属矿产以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沉积型铁、锰矿为特色;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为与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盆地发育的大规模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阶段,奥陶纪—志留纪为与原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残留洋盆环境发育的海相沉积菱铁矿形成阶段,泥盆纪—二叠纪为与古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沉积锰矿形成阶段。

关 键 词:构造背景  特提斯洋  沉积铁锰矿床  成矿规律  西昆仑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