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上扬子印支运动的地层学效应及晚三叠世沉积盆地格局
引用本文:梅冥相.中上扬子印支运动的地层学效应及晚三叠世沉积盆地格局[J].地学前缘,2010,17(4):99.
作者姓名:梅冥相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项目 
摘    要:发生在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结束了中上扬子地区自伊迪卡拉纪以来以一个稳定的古地理单元、而且多数时间沉积浅水碳酸盐岩的漫长的地质历史。该地质事件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大规模造山隆升和华北板块的向南强烈挤压,并在华夏地块的北西向挤压,以及印支板块的向北挤压的共同作用下,在习称的"扬子地台"的相对较为稳定的基底上于晚三叠世形成一个从残留海相盆地到具有前陆性质的陆相磨拉石盆地的演变序列;而且,这个特别的盆地演变序列与松潘—甘孜地块上发育的晚三叠世前陆浊积盆地的形成和消亡过程存在时间上的对应性。因此,对中上扬子区印支运动的地层学效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沉积盆地格局演变的系统描述,为窥视古特提斯洋消亡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为重新审视长期以来作为前陆盆地典型代表的、由龙门山造山带的造山隆升所形成的"四川盆地西部前陆盆地"假象提供了一个思考的途径。

关 键 词:地层学效应  沉积盆地格局演变  印支运动  晚三叠世  中上扬子区

Stratigraphic impact of the Indo-China Movement and its related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basin pattern of the late Triassic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South China
Mei Mingxiang.Stratigraphic impact of the Indo-China Movement and its related evolution of sedimentary-basin pattern of the late Triassic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Region,South China[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0,17(4):99.
Authors:Mei Mingxiang
Abstract:
Keywords:stratigraphic forcing  evolution of sediementary-basin patterns  the Indochina movement  late Triassic  the middle upper Yangtze Reg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