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观点看陕西
引用本文:张伯声,王战.从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观点看陕西[J].陕西地质,1989(2).
作者姓名:张伯声  王战
作者单位: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地质学院
摘    要: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萌芽于“天平式摆动”原理的发现,该原理是张伯声在秦岭及其南北两侧经过多年地质实践后提出的。地壳波浪的概念起源于对地块波浪的认识,后者又始于对秦岭造山带内“半地垒—半地堑”构造系列及其所具有的近等间距性的认识。再后,对地壳运动斜向性和周期性认识的深化,又缘于对陕西地震的研究。因此,陕西是波浪镶嵌学说的故乡。中国构造网由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各分带与北西向的特提斯构造活动带各分带交织而成,陕西即位于中国构造网的中央部位。由于属于环太构造活动带的燕辽—太行—龙门山构造带(Ct_4)和属于特提斯构造活动带的祁连—秦岭—大别构造带(Tt_4)的交织,在陕西中南部形成一个 X 形构造骨架,陕西境内的造山带及其分支全都位于这个骨架之上。这个构造骨架的中心是秦岭构造结(Tt_4Ct_4),其北为隶属于华北联合地块的陕甘宁地块(Tb_4Cb_4)之主体,其南为隶属于华南联合地块的扬子地块(Tb_3Cb_3)之西北一隅(汉南山块)。综观陕西各构造单元的特性,无不同华北、华南两大联合地壳块体的天平式摆动以及从东南向西北方传播的环太地壳波系和从西南向东北方向传播的特提斯地壳波系的主导地位的周期性变更及其相互的叠加、干涉有关。秦岭构造结因其具有两大波系的双重构造活动性以及长期处于华北、华南地壳块体作天平式摆动的支点带上,因而具有很强的活动性与很复杂的构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