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引用本文:曾联波,李忠兴,史成恩,王正国,赵继勇,王永康.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J].地质学报,2007,81(2):174-180.
作者姓名:曾联波  李忠兴  史成恩  王正国  赵继勇  王永康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西安,710021
3.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572080),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05E7026)资助成果。
摘    要:根据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实验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一西倾的平缓单斜构造,其上发育两组正交型式的构造裂缝系统,在盆地中部的靖安—安塞地区主要为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组正向正交裂缝,而在盆地西南部的陇东地区主要为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两组斜向正交裂缝,它们主要在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古近纪形成。侏罗纪末期,在北西西—南东东方向水平构造挤压为主的应力作用下,可以形成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共轭剪切裂缝;白垩纪末期—古近纪,在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水平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可以形成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共轭剪切裂缝。但由于受沉积和成岩作用造成的岩层强烈非均质性的影响,同一时期的两组共轭剪切裂缝的发育程度在不同沉积体系不一致,其中一组裂缝受到抑制,发育程度较差。因此,在每个构造时期主要发育有一组单剪裂缝,在两期构造作用下,主要表现为两组正交的裂缝系统。

关 键 词:裂缝  分布特征  成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修稿时间:2006年11月15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Fractures in the Extra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ZENG Lianbo,LI Zhongxing,SHI Chengen,WANG Zhengguo,ZHAO Jiyong,WANG Yongkang.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Fractures in the Extra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Ordos Basi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7,81(2):174-180.
Authors:ZENG Lianbo  LI Zhongxing  SHI Chengen  WANG Zhengguo  ZHAO Jiyong  WANG Yongkang
Abstract:
Keywords:fracture  characteristic  origin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