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地区小河金矿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孟五一 刘家军 魏立勇 张振 吴欢欢 范堡程 潘元 李国英 贾彬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2.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08009) |
| |
摘 要: | 小河金矿是近年来在南秦岭中带发现的中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为微细浸染型,矿床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及穿插关系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Ⅰ,成矿早期少硫化物石英脉成矿阶段;Ⅱ,石英脉、黄铁矿、毒砂成矿主阶段;Ⅲ,石英脉-多金属硫化物成矿主阶段;Ⅳ,方解石、石英脉成矿晚阶段。其中Ⅱ、Ⅲ阶段是主要金矿化阶段。不同阶段样品的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石英脉期的黄铁矿δ34S值为20.80‰~25.77‰,均值为23.59‰;主成矿期II阶段中黄铁矿、毒砂δ34S值为15.46‰~19.12‰,均值为17.5‰;主成矿期Ⅲ阶段中方铅矿、闪锌矿δ34S值为11.35‰~16.78‰,均值为13.88‰。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以沉积硫为主,成矿过程可能存在低δ34S值热液的持续加入。金属硫化物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206Pb/204Pb为17.882 1~18.367 4,207Pb/204Pb为15.614 0~15.674 1,208Pb/204Pb为38.016 3~38.934 2,指示小河金矿铅主要源于地壳,同时伴随幔源铅的混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小河金矿成矿过程可能存在流体混合作用。
|
关 键 词: | 南秦岭 小河金矿 成矿阶段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
收稿时间: | 2021-06-04 |
修稿时间: | 2021-11-01 |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