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北淮阳构造带的多期变形透视大别山构造演化
引用本文:林伟,王清晨,M.Faure,N.Arnaud.从北淮阳构造带的多期变形透视大别山构造演化[J].中国科学D辑,2005,35(2):127-139.
作者姓名:林伟  王清晨  M.Faure  N.Arnaud
作者单位:1. LTE,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Nagoya University,Japan
2. LTE,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 ISTO,UMR CNRS 6113,Batiment Géosciences,Orléans Université d'Orléans,45067 Orléans Cedex 2,France
4. UMR 6524 "Magmas et Volcans",5 Rue Kessler,63000 Clermont-Ferrand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9043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202021)资助项目
摘    要:大别山北部的北淮阳构造带主体由佛子岭群和庐镇关群构成. 北淮阳构造带没有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 但却具有与大别山其他地区相同的构造变形形式. 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及多期构造变形的研究, 论证了北淮阳构造带具有与其他地质单元相同的动力学背景. 同大别山中部穹隆及南部超高压变质地体相比, 由于北淮阳构造带的俯冲深度较浅, 从而保留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的构造变形形迹. 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的测量结果, 把北淮阳构造带的岩石变形划分为五期, 分别代表了早期板块会聚的变形痕迹(D1), 早期的构造折返(D2), 表示主变形期的晚三叠世的伸展作用(D3), 晚三叠世的重力滑脱伸展作用(D4)和白垩纪的伸展作用(D5). 结合大别山的岩石变形, 可以认为华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大致经历了陆壳俯冲阶段, 同俯冲期的折返作用, 穹窿及其边缘的重力滑脱变形和混合岩化及岩浆侵入作用.

关 键 词:北淮阳构造带  几何学  运动学  多期构造变形  大别山构造演化
收稿时间:2003-07-09
修稿时间:2003年7月9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