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南亚主要成矿带—各种地质力学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
引用本文:Y.G.加廷斯基,张志庆.东南亚主要成矿带—各种地质力学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J].地质与勘探,1980(5).
作者姓名:Y.G.加廷斯基  张志庆
摘    要:东南亚大多数矿床构成五个成矿带.这些矿带中的矿床、矿种类型可用各种地质力学条件的反复出现及其相互影响来解释.从晚三迭世以来,东南亚地区被认为是和亚洲板块相连的一个不可分的大陆块,其三面与倾伏于这个地块之下的贝尼奥夫带毗邻.含有大量矿床及陆缘钙碱性岩浆岩带的岛弧产于贝尼奥夫带之上.斑岩铜、夕卡岩铜、铁和铅、火山岩型和热液型铅、锌、银、金、锡、钨和钼矿床与这些岩浆岩带有关.裂谷是地块中部占优势的走向断层作用造成的.一些锡矿床与同时形成的次碱性的非造山期花岗岩伴生.在古生代和三迭纪,东南亚地区至少属于三个不同的大陆块.这些地块为活动的大洋型盆地所分开.在贝尼奥夫带之上的地块边缘形成了铁、铜、铅、锑和锡矿床.以后这些矿床由于地块碰撞而占据大陆的最内部.一些岩浆铜镍硫化物及钛磁铁矿矿床与晚古生代大陆裂谷构造有关.这些古陆块的位置及成矿带形成的顺序可通过横向相分析及古地磁资料的研究来复原.东南亚显生宙的演变表明,这个地区的成矿性首先取决于地壳的类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