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上、下古生界和中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对比
引用本文:胡安平,李剑,张文正,李志生,侯路,刘全有.鄂尔多斯盆地上、下古生界和中生界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对比[J].中国科学D辑,2007,37(Z2).
作者姓名:胡安平  李剑  张文正  李志生  侯路  刘全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杭州310027(胡安平),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廊坊065007(李剑,李志生),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安710021(张文正),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102249(侯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刘全有)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天然气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在上、下古生界都有找到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中生界也找到一些气藏.通过对上、下古生界和中生界200多个气样的组分及碳同位素的对比分析,对不同层位天然气的类型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气源.上古生界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值较重,显示煤成气的特征;各气田天然气发生单项性碳同位素倒转,这主要是同源不同期煤成气混合的结果.下古生界天然气δ13C1值重,δ13C2和δ13C3值较轻,属于煤成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有多项性碳同位素倒转,更有少见的δ13C1>δ13C2,这是由于高(过)成熟阶段的煤成气和油型气混合造成的.中生界天然气碳同位素值较轻,显示油型伴生气的特征;少数气样发生δ13C3>δ13C4倒转是由于细菌氧化作用和不同期次油型气混合所致;丁烷碳同位素出现δ13iC4>δ13nC4,与上古生界相反,这可能是与干酪根类型不同有关.通过δ13C1-Ro的判别以及奥陶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低,否定了奥陶系碳酸盐岩是下古生界油型气的主要来源,认为下古生界油型气主要来自上古生界海相石灰岩,可能有少量奥陶系碳酸盐岩的贡献.

关 键 词:鄂尔多斯盆地  天然气  组分  碳同位素  成因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