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华北地区新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机制与过程
引用本文:邓晋福 肖庆辉,邱瑞照 刘 翠 赵国春 于炳松 周 肃 钟长汀 吴宗絮. 华北地区新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机制与过程[J]. 中国地质, 2006, 33(4): 751-761
作者姓名:邓晋福 肖庆辉  邱瑞照 刘 翠 赵国春 于炳松 周 肃 钟长汀 吴宗絮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IGCP国际合作项目
摘    要:华北地区可划分出2个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单元:西面的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和东部的华北裂谷盆地。华北裂谷由主体的似环状盆地和周边山岭组成,还有大的似环状盆地中央的苏鲁淮山岭。华北裂谷盆地,在古近纪(E)和新近纪(N)—第四纪(Q)时期分别通过主要的纯剪切(pureshearing)和分布剪切(distributedshesring)(均含简单剪切组分)变形机制形成,它们导源于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巨大岩石圈减薄作用。然而,鄂尔多斯块体周边的断陷盆地带则是通过简单剪切(simpleshearing)变形机制形成,它们导源于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的隆升和作用于鄂尔多斯南缘的六盘山与来自青藏高原碰撞带的北东向挤压力的联合作用。新生代时期,在快速的岩石圈大幅度减薄的时期内,华北地区东部向东伸展的速率比西部的鄂尔多斯块体大得多,它暗示软流圈物质向东的流动可能主动地拖拉着上覆岩石圈向东移动。可能有3条这样的通道,允许青藏碰撞带下面的软流圈物质向东流动,它们是:(a)高原南部过松潘—甘孜、三江达南海;(b)高原北部经六盘山、鄂尔多斯周边和华北—东北平原达日本海;(c)帕米尔经天山、蒙古西部、贝加尔达鄂霍次克海。

关 键 词:华北  岩石圈伸展减薄  软流圈侧向流动和上涌  机制与过程
文章编号:1000-3657(2006)04-0751-11
收稿时间:2006-01-04
修稿时间:2006-01-042006-06-10

Cenozoic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thinning of North China: Mechanism and process
DENG Jin-fu,XIAO Qing-hui,QIU Rui-zhao,LIU Cui,ZHAO Guo-chun,YU Bing-song,ZHOU Su,ZHONG Chang-ting,WU Zong-xu. Cenozoic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thinning of North China: Mechanism and process[J]. Geology in China, 2006, 33(4): 751-761
Authors:DENG Jin-fu  XIAO Qing-hui  QIU Rui-zhao  LIU Cui  ZHAO Guo-chun  YU Bing-song  ZHOU Su  ZHONG Chang-ting  WU Zong-xu
Affiliation:1.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Tectonics, Deep-level Proces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China Geological Suwey,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Keywords:North China  lithospheric extension and thinning  asthenospheric lateral flow and upwelling   mechanism and proces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