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混积岩中重矿物形貌学特征及物源意义
引用本文:李红,李飞,龚峤林,曾楷,邓嘉婷,王浩铮,苏成鹏.混积岩中重矿物形貌学特征及物源意义[J].沉积学报,2021,39(3):525-539.
作者姓名:李红  李飞  龚峤林  曾楷  邓嘉婷  王浩铮  苏成鹏
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119, 41502115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YYJC1185
摘    要:混积岩能够同时提供碳酸盐沉积以及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两方面的线索,在沉积动力学、古地理学、古气候学以及物源示踪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受颗粒性质、滨海水动力条件、风化和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混积岩中陆源碎屑含量不稳定且粒径普遍偏细,亚稳定—不稳定重矿物会发生不同程度丢失,因而一些反映原始陆源碎屑构成的物源分析方法可能不适用。在研究中以四川盆地北部米仓山地区不同剖面仙女洞组混积岩中粉砂级碎屑组分为对象,对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重矿物组成、形貌特征(粒径、延长系数和磨圆度)、风化侵蚀和成岩状况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滨岸环境下的陆源碎屑含量最高,混积台地边缘陆源碎屑含量明显减少,同时易风化重矿物比例降低。另一方面,混积台地边缘稳定重矿物中的碎屑锆石粒径和延长系数与滨岸环境相比明显变小,且同一级别延长系数下锆石磨圆变好。此外,研究还发现沿汉南—米仓山地区存在较为连续的浅水高能鲕粒滩和古杯—微生物丘(礁)相带。这些证据表明沧浪铺期汉南古陆已经发育并向盆地内部提供物源。川北地区下寒武统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层位,理清沧浪铺期物源方向对认识上扬子北部寒武纪早期古地理格局具有较大价值。

关 键 词:沧浪铺期    四川盆地    物源分析    汉南古陆    锆石
收稿时间:2020-07-0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