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研究
引用本文:贺灵,孙彬彬,周国华,曾道明,刘占元.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方法研究[J].现代地质,2016,30(6):1285-1293.
作者姓名:贺灵  孙彬彬  周国华  曾道明  刘占元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 廊坊06500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典型地质环境区红壤化过程地球化学特征研究”(201411091-2);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浙江省典型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示范”(12120113002200)
摘    要:摘要:以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在浙中丘陵盆地选择金华市汤溪镇地块细碎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两种采样密度的对比研究:(1)按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密度上限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64件/km2,采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图斑赋值(下文简称插值);(2)以土地精准管理为目标,以地块为单元采样,平均采样密度1795件/km2,用实测值对图斑赋值(下文简称实测)。以图斑为评价单元,对比上述两种方法间元素含量、土壤环境及养分指标分级、土壤质量综合分级的差异。研究表明:(1)与土壤质量评价密切相关的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插值与实测值元素含量的相对双差合格率达到90%,4项指标接近90%,仅2项指标合格率低于80%;(2)插值与实测值的土壤环境单指标分级与环境指标综合分级结果极为接近,养分指标分级差异略大;(3)实测值与插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一级、二级图斑数所占比例相差118%,图斑面积相差74%,约40%的图斑土壤质量综合等级发生变化。研究区内环境指标变异性较小,插值与实测值的评价分级结果基本一致;养分指标N、P、K的空间变异较强,是导致插值与实测值土壤质量综合分级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上结果表明,浙中丘陵盆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平衡施肥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成果精度尚难满足土地精准管理的需要。

关 键 词: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调查  采样密度对比研究  浙中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