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与展望(Ⅱ)——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姓名:陈文寄  T.M.Harrison  O.M.Lovera  M.T.Heizler
作者单位:国家地震局地质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北京 100029,CA 90024,CA 90024,CA 90024 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罗(socrro)市,新墨西哥矿山局 NM 87801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状况、可能解决的构造一热年代学问题,以及今后的展望。 1.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及其在亚洲-印度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作用位于我国云南省的红河断裂带是目前亚洲最活动的断裂带之一,也是研究活动断层和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地区;沿该断裂带的三个地区(哀牢山、点苍山和雪龙山)广泛出露的宽约10~20km的高级变形变质岩,构成了亚洲东部最大的第三纪高级变质带(简称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变质岩中保存了丰富的左

关 键 词:~(40)Ar-~(39)Ar  构造-热年代学  多重扩散域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