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00年秋季东沙冷涡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化过程*
引用本文:林夏艳,管玉平,刘宇.2000年秋季东沙冷涡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化过程*[J].热带海洋学报,2013(2).
作者姓名:林夏艳  管玉平  刘宇
作者单位:1. 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
2. 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3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956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601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摘    要:根据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高度计资料,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再现和分析了2000年9月4日—10月11日生命周期为36天的一个东沙冷涡过程。该冷涡的平均半径为77km,移动路程为487km。模式结果表明,该冷涡的平均移动速度为15cm·s?1,冷涡的移动方向几乎沿着1000—2000m陆坡等深线,除了地形的影响外,东北季风也对该冷涡移动方向的转换有作用。冷涡的形变与β效应有密切的关系,趋势是导致其形状为长轴位于东北-西南方向的椭圆。其次,对该冷涡的半径、涡度、能量密度、形变和散度等进行时间序列计算分析,得到其平均涡度为3.997×10?6s?1,平均能量密度为2.42×10?2cm2·s?2·km?2,涡度与半径具有近似正相关关系,而平均能量密度与半径呈负相关关系;平均的剪切形变、拉伸形变和散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801×10?6s?1、4.612×10?7s?1、3.269×10?8s?1。数值结果表明,在这次东沙冷涡过程中,整个生命周期共出现过两种不同的三维结构,在生成阶段涡旋形状为表层和底部小、中间大的腰鼓状;成熟期为表层大、底部小的碗状;消亡阶段只能在表层看到信号。该东沙冷涡的深度在不同的生存阶段也不同,大部分时刻小于50m水深,但最深可达到水深450m处。最后,文中给出了速度、温度和盐度的垂向分布情况。其中,东沙冷涡的切向速度在40—50cm·s?1间,高值区位于水深小于100m处,在100—200m速度递减率较大;温度分布具有一个位于60—100m水深处的低温拱起结构,该冷涡造成了10—20m左右的等温线抬升;高盐核心的拱起结构比低温拱起结构更深,大致位于100—150m,高盐核心区盐度≥34.6‰。

关 键 词:南海北部  东沙冷涡  运动特征  三维结构  垂向速度特性  垂向温盐特性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Dongsha Cold Eddy during autumn 2000
LIN Xia-yan , GUAN Yu-ping , LIU Yu.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Dongsha Cold Eddy during autumn 2000[J].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13(2).
Authors:LIN Xia-yan  GUAN Yu-ping  LIU Yu
Abstract:
Keywords: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ongsha cold eddy  kinetic characteristic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vertical profile of tangential velocity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