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 m 放射性产热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引用本文:曾令森 刘福来 张泽明 杨经绥 许志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 m 放射性产热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 中国地质, 2005, 32(2): 230-238
作者姓名:曾令森 刘福来 张泽明 杨经绥 许志琴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56606),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2003CB716500)资助。
摘    要:地球内部放射性产热元素U、Th及K(HPE)含量如何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固体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限定地壳的热和流变学结构、地球化学、岩石和构造模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对HPE深部分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大型花岗岩岩基的研究及对地表热流值和产热率之间关系的模拟,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HPE随深度的分布缺乏认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届时将提供超过5km的岩心,为确定苏鲁超高压带的HPE结构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对CCSD的100~2000m岩心的732块样品详细的放射性产热元素含量的测试及现今产热率计算的初步结果表明:(1)花岗质片麻岩具有最高的产热率,平均为1665×10-11W/kg;(2)副片麻岩(变沉积岩)具有中等的产热率,为994×10-11W/kg;(3)金红石榴辉岩及石榴石橄榄岩具有最低的产热率,为17×10-11~20×10-11W/kg;(4)放射性产热元素的浓度及相应的产热率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呈现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产热率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表明CCSD主孔中的HPE三明治结构。该结构可能代表着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中的典型HPE结构,比大型花岗岩岩基的HPE结构更复杂,与传统的HPE指数衰减分布模式不吻合。CCSD主孔中所揭示的三明治式HPE结构是大陆被动陆缘中的基性及超基性岩、沉积岩及花岗岩在深

关 键 词:产热元素 产热率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流变学结构
文章编号:1000-3657(2005)02-0230-09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radiogenic heat-producing elements (HPE) in the first 2000 m of the main hole of the CCSD Project
ZENG Ling-sen,LIU Fu-lai,ZHANG Ze-ming,YANG Jing-sui,XU Zhi-qin.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radiogenic heat-producing elements (HPE) in the first 2000 m of the main hole of the CCSD Project[J]. Geology in China, 2005, 32(2): 230-238
Authors:ZENG Ling-sen  LIU Fu-lai  ZHANG Ze-ming  YANG Jing-sui  XU Zhi-qin
Affiliation:Key Laboratory for Continental Dynamic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China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Keywords:heat-producing element  heat production rate  Sulu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Chinese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CCSD) Projec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