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沙群岛宣德环礁水下沙洲动力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引用本文:何其江,沈爱斯,刘刚,丁咚,瞿洪宝,刘根,苟鹏飞.西沙群岛宣德环礁水下沙洲动力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机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1):1-12.
作者姓名:何其江  沈爱斯  刘刚  丁咚  瞿洪宝  刘根  苟鹏飞
作者单位: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 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3.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4.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沙宣德环礁碳酸盐台地动力地貌特征和成因机制及发育演化研究”(421QN0963),“晚第四纪以来琼州海峡西口沉积演化过程与海砂成矿模式研究”(422QN420);
摘    要:海底地形地貌研究可以揭示海底表面形态特征,探索海底物质结构及其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通过单波束测深、单道地震、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和潮汐水文水动力实测等方法,开展了宣德环礁水文要素和水动力条件定量化研究,对宣德环礁水下沙洲动力地貌特征及动力作用下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宣德环礁潟湖内水深50~55 m及60 m发育的礁滩体和埋藏珊瑚礁,与全新世50~60 m的低海平面时期发育的系列特征地貌应为同时期形成,水深50~55 m处的地貌边界很可能保留了早全新世时期古潟湖礁盘地貌轮廓形态;宣德环礁潟湖发育5类动力地貌特征形态的水下沙洲,环礁底层涨落潮流是塑造水下沙洲的主要现代动力因素。在常态天气下,涨落潮流输运的砂质沉积物足以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沉积和发育形成现今水下沙洲地貌形态。影响水下沙洲发育的主要因素由强至弱依次为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地形基础(珊瑚礁格架、礁盘岸线、口门)和涨落潮流。

关 键 词:水下沙洲  动态地貌  水动力条件  成因机制  宣德环礁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