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晚第四纪热带西太平洋海气CO2交换影响因素
引用本文:郭景腾,熊志方,李铁刚.晚第四纪热带西太平洋海气CO2交换影响因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4):48-55.
作者姓名:郭景腾  熊志方  李铁刚
作者单位:1.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2. 崂山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晚中新世以来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水体交换过程及其气候效应”(41830539),“南极罗斯海硅藻沉积变化机理及其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PT)的潜在关联”(42006075);
摘    要:探究海气CO2交换有助于解析全球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由于海水和大气的直接接触,研究表层海水碳酸盐系统变化成为探究海气碳交换的关键。基于已有热带西太平洋表层海水碳酸盐系统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有孔虫壳体B/Ca和δ11B指标重建碳酸盐系统参数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然后,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东亚季风以及大气桥梁和海洋隧道三方面综述了晚第四纪热带西太平洋海气CO2交换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结果显示,类ENSO通过横向平流和垂向变化分别影响热带西太平洋东端和西端的海气碳交换。东亚夏季风对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碳交换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而东亚冬季风的调控作用较弱或不明显。冰消期南大洋深部流通状况增强,可通过大气桥梁(大气CO2)和海洋隧道(南极中层水)影响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碳交换。然而,为了更准确清晰地了解全球碳循环变化,还需针对指标记录的可靠性、覆盖范围以及海气碳交换在更长时间尺度的变化机理等方面开展更多研究。

关 键 词:浮游有孔虫  B/Ca  δ11B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东亚季风  南大洋  碳循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