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人利用节理面开凿遂昌唐代金矿巷道的发现及论证
引用本文:张中俭,陈少华,杨志法,李丽慧,张路青.古人利用节理面开凿遂昌唐代金矿巷道的发现及论证[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4,22(2):250-254.
作者姓名:张中俭  陈少华  杨志法  李丽慧  张路青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资助项目(KZZD-EW-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69)资助
摘    要:在对遂昌金矿唐代古金矿4号古洞的考察中,发现分布在矿中的巷道两侧的围岩都是坚硬的变质岩。通过现场研究,作者有4点发现:(1)发现发育于围岩中的节理面具有密度大、倾角陡和间距小的特点;(2)古巷道轴线的走向与节理面的走向基本一致;(3)古巷道的横截面被古人设计成高宽比很大的洞形;(4)巷道的走向都被设计成某种弧形。据此,可以作出以下判断: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古人很可能已发现这些发育于围岩中的陡倾角节理面之间的结合力很低,使用铁凿就可撬下来,并据此来开挖古巷道的。这也表明唐代的古人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地质知识,并能够将之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关 键 词:唐代    古巷道    开挖方式    陡倾角节理面    矿脉
收稿时间:2013-09-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