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八渡复式背斜中——新生代变形序列及其对南盘江盆地形成演化的意义
引用本文:杨文心,颜丹平,邱亮,陈峰,木红旭,汪新文.八渡复式背斜中——新生代变形序列及其对南盘江盆地形成演化的意义[J].地学前缘,2018(1):33-46.
作者姓名:杨文心  颜丹平  邱亮  陈峰  木红旭  汪新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南盘江盆地处于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结合部位,前人认为其属于印支造山带的前陆盆地。但南盘江盆地在经历了中—新生代多期的叠加改造后,构造样式复杂,其中复式褶皱普遍发育。因此,文中选择南盘江盆地中部的八渡穹隆状复式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将地表构造解析、深部地震剖面解释以及辉绿岩侵位年代限定结合,通过构造样式与构造组合分析,厘定构造变形序列。结果表明,八渡复式背斜是轴迹向北凸出的弧形复式背斜,以泥盆系为核,石炭—三叠系为翼。在深部发育指向NE的双重逆冲构造;中浅部发育指向N的逆冲叠瓦扇及断层-褶皱构造。对侵位其中的辉绿岩进行定年,得到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颗粒年龄约为62 Ma,有可能与区域在这一阶段的缓慢加速隆升相关。综合分析八渡复式背斜不同层次构造样式,将研究区整体的变形序列大致划分为3期:第1期为印支运动早期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双重逆冲构造,第2期是印支运动晚期板块碰撞形成的逆冲叠瓦扇等,第3期为燕山晚期伸展背景下辉绿岩的侵位和一系列正断层。八渡复式背斜形成演化过程在南盘江盆地叠加构造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体现了印支运动的前陆盆地先后经历了印支期俯冲碰撞、燕山期构造背景由压性向张性的转换,和新生代伸展隆升的过程。

关 键 词:南盘江盆地  复式背斜  变形序列  地震剖面解释  辉绿岩  锆石U-Pb年龄

The Mesozoic-Cenozoic deformation sequences of the Badu complex anticlin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Nanpanjiang Bas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