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桐柏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演化
引用本文:黄少英,徐备,王长秋,湛胜,邓荣敬.桐柏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演化[J].中国科学D辑,2006,36(3):242-251.
作者姓名:黄少英  徐备  王长秋  湛胜  邓荣敬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科技部科研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项目
摘    要:桐柏造山带由6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 由南到北依次为桐柏片麻岩隆起带(TGR)、鸿仪河-罗庄榴辉岩带(HLE)、毛坡-胡家寨火山岩单元(MHI)、周家湾复理石单元(ZFB)、杨庄绿片岩单元(YGB)和董家庄大理岩单元(DMB). 桐柏造山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包括: 由后期隆升过程形成的穹隆构造、超高压岩石折返形成的顶部向北(top-to-north)的韧性剪切构造、与南北向挤压有关的顶部向南(top-to-south)的韧性剪切构造、左行平移剪切构造以及地壳较浅层次的东西向褶皱构造等几部分. 根据桐柏-大别地区已有的和本次获得的构造年代学数据, 可将研究区变形构造划归4个变形阶段. 从多期俯冲-碰撞造山带的观点出发, 根据各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展布, 结合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特征, 桐柏造山带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即: 约400~300 Ma的洋壳俯冲阶段、 270~250 Ma的大陆碰撞阶段、250~205 Ma的大陆深俯冲和折返阶段以及200~185 Ma的隆升阶段.

关 键 词:桐柏地区  几何学  运动学  构造单元  造山带演化
收稿时间:2005-04-16
修稿时间:2005年4月16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