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与平原干旱对比
引用本文:穆艾塔尔·赛地,丁建丽,阿不都沙拉木,崔春亮.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与平原干旱对比[J].气象科技,2016,44(4):640-646.
作者姓名:穆艾塔尔·赛地  丁建丽  阿不都沙拉木  崔春亮
作者单位: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2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3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49,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2 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49,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乌鲁木齐 830049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26013)、新疆大学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项目(XJDX0201 2013 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69017, 41261090, U1303381)资助
摘    要:以乌鲁木齐河流域干旱变化过程研究为目标,利用英雄桥水文站和乌鲁木齐气象台的1960—2010年实测数据,计算年度和季节尺度的SPI和Z值两种干旱指标,对山区和平原区的干旱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干旱发生的特征以及两种干旱指标计算干旱等级的一致性,通过历年干旱发生情况验证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以乌鲁木齐气象台为代表的平原区1978年前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Z值小于0,处于正常或干旱状态。1978年后,SPI和Z值开始波动性增长,变化趋势由干旱向无旱或正常转变;以英雄桥水文站为代表的山区,1960—2010年两种干旱指标以正常为主发生波动性变化;SPI和Z值两种干旱指标描述多年干旱变化过程一致,趋势变化吻合,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山区和平原区而言,1978年前山区的干旱程度较小,平原区的较大。而1978年后山区的干旱程度相对较大、平原区的干旱程度较小;对季节性干旱而言,1960—2010年春夏秋季无旱状态所占比例最大,山区和平原区发生的干旱主要以轻旱为主,集中出现在夏秋两季。中旱和重旱的发生比重较小,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通过验证可知,SPI和Z值的计算结果是有效的,适用于乌鲁木齐的干旱分析。

关 键 词:干旱  乌鲁木齐河流域  SPI  Z值  山区  平原
收稿时间:2015/7/22 0:00:00
修稿时间:2016/2/25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