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2·14”山东暴雪过程的极端性特征及成因
作者姓名:侯淑梅  吴雪旭  杨成芳  高帆  刘向科  郭子彧  李博  贾斌
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031 ;山东省气象台,山东 济南 250031;济南市气象局,山东 济南 250102;菏泽市气象局,山东 菏泽 274000;聊城市气象局,山东 聊城 252000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D010,ZR2022MD095,ZR2023MD118,ZR2021MD121);山东省气象局创新团队项目(SDCXTD2021-1,SDCXTD2023-1);山东省气象局科研项目(2022sdqxz11,2016sdqxz01,SDTQ2023-01,2023sdqxm09,2023sdqxm02)
摘    要:利用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风廓线雷达、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总结了2023年12月13—14日山东大范围暴雪、局地大暴雪(简称“12·14”暴雪)极端性的特征和成因,并与2021年11月7日山东极端暴雪过程(简称“11·7”暴雪)对比分析了降雪量和雪水比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典型的暖平流型天气形势是产生极端暴雪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低层切变线和风速辐合区在鲁西北叠加,形成强烈而持久的上升运动。(2)低空急流异常偏强,降水强度不仅与低空急流的强度有关,而且与其厚度有关。当3.0 km高度保持低空急流的强度时,10 m·s-1风速到达的高度越低,降雪强度越大。(3)700 hPa比湿超过4 g·kg-1、850 hPa比湿超过3 g·kg-1的持续时间均长达10 h以上,为极端暴雪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比湿和比湿平流远远高于“12·14”暴雪过程,是“11·7”过程最大累计降雪量大于“12·14”过程的原因之一。(4)“12·14”暴雪过程垂直运动旺盛,最大上升速度位于不稳定层顶的前沿,处于-20~-10 ℃层,有利于树枝状冰晶生长,降雪效率高。对流层整层温度低于0 ℃,雪花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雪水比高,积雪深度大。“11·7”暴雪过程初期最大上升运动中心高度低,形成更多柱状冰晶,经过暖层时融化,雪水比低,积雪深度小于“12·14”暴雪过程。

关 键 词:极端暴雪  低空急流异常  强辐合  雪水比  降雪效率
收稿时间:2024/2/6 0:00:00
修稿时间:2024/4/28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