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东南部震旦系灯影组藻云岩胶结作用及其成岩流体分析
引用本文:施泽进,王勇,田亚铭,王长城.四川盆地东南部震旦系灯影组藻云岩胶结作用及其成岩流体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2):317-328.
作者姓名:施泽进  王勇  田亚铭  王长城
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地球化学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39903)资助
摘    要:中国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然气储层之一,在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构造、成岩演化之后,储层的优劣性主要取决于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的相对强弱.灯影组大量的藻白云岩中不乏溶蚀孔洞,但绝大多数溶蚀孔洞均被不同形态的白云石胶结物所占据,了解这些白云石的形成环境,对分析储层的保存机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微量元素及C,O和Sr同位素等测试分析为手段,分析了四川盆地东南部震旦系灯影组藻云岩中的5类胶结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其成岩流体的性质.纤状环边白云石胶结物为典型的海底成岩环境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基岩(泥晶、微晶云岩)相似,可能反映了当时海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叶片状白云石胶结物的成岩流体与纤状环边白云石胶结物的成岩流体具有继承性,形成于浅埋藏的"囚禁"海水中;细-中晶白云石胶结物形成于桐湾运动引起的构造抬升时期,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比值和较低的C和O同位素值,其成岩流体以淡水为主;粗晶白云石胶结物具有较高的Mn含量和非常低的Fe和Sr含量且C同位素值强烈向负偏移,与粗晶白云石胶结物形成时大量的烃类成熟运移有关,同时,烃类的成熟及运移引起的硫酸盐热还原反应对其流体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马鞍状白云石胶结物是一种热液成因的白云石,形成于高温卤水中,并且这种卤水流经了富含放射性Sr同位素的区域.

关 键 词:震旦系  灯影组  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流体  白云石胶结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