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金沙江上游某大型古堆积体群地质成因分析
引用本文:任爱武,周自梁,段庆伟,孙平,赵宇飞.金沙江上游某大型古堆积体群地质成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3,21(2):243-249.
作者姓名:任爱武  周自梁  段庆伟  孙平  赵宇飞
作者单位: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 北京 10004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陡边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与安全控制,编号(2011CB01350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新疆西域砾石区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岩体工程特性评价研究(岩集1210)
摘    要: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古堆积体群普遍发育,严重影响该区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合理的解释古堆积体群的地质成因问题是进行水电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古堆积群现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和地质现象分析3个步骤,逐步还原了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最终结论如下: (1)以古堆积体群整体形貌特征为基础,结合岩性、结构等基本特性,将古堆积体群划分为4个区域; (2)根据古堆积群Ⅱ区的形貌特征假设Ⅱ区物质来自河对岸,继而采用结构特征分析证明了这一假设,结果表明: Ⅱ区物质与河对岸物质结构具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物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为典型的泥石流产物; (3)结合区域风化程度、S型转弯、冲积扇、高位静水沉积等地质现象分析,还原了该古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即: Ⅰ区风化程度较严重,年代明显早于其他各区。Ⅲ区、Ⅳ区之间应为古河道,Ⅰ区的形成造成了河流的S形改道,但并未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堵江。真正的堵江事件发生在Ⅱ区形成后。Ⅱ区泥石流物质与Ⅲ区、Ⅳ区物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土石坝,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堵江,产生了高位沉积现象。此时江水一部分从古河道流出,一部分从Ⅱ区泥石流物质区向下渗流,最终Ⅱ区物质被掏蚀冲垮,形成了今河道。

关 键 词:金沙江上游    古堆积体群    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滑坡堵江    地质成因
收稿时间:2012-10-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