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变研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肖国桥 张仲石 姚政权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武汉,430074;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安,710075;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安,710075;挪威Bjerknes气候研究中心,挪威卑尔根,N-5007;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山东青岛,266061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10491234)、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SKLLQG1028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1261)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BGEG1010)共同资助的成果。 |
| |
摘 要: | 始新世—渐新世(E—O)气候转变(34 Ma前后)是新生代气候演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冷事件之一,标志着地球气候由“温室”进入“冰室”。这一转变伴随着地球环境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于研究新生代气候变冷的驱动机制、区域气候对全球重大气候事件的响应方式、重大气候事件对生态环境及生物演替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地质记录和气候模拟在E—O转变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①不同纬度区的地质记录揭示出这一转变伴随着全球性的显著降温,指示其触发因素是全球性的;②气候模拟研究揭示出大气CO2浓度降低及与之联系的全球碳循环变化是导致这一转变的主因,否定了传统认为的环南极流形成导致E—O气候变冷的假说;③深海沉积记录揭示出这一转变过程持续400~500 ka,表现为全球降温和南极冰盖形成先后两阶段变化;④海—陆气候记录的对比初步揭示出陆地区域的干旱化可能主要与全球降温(对应于E—O转变的第一阶段)相关。当前对E—O气候转变的研究还存在地质记录分辨率不够高、模拟结果与地质记录不完全吻合、陆地记录相对较少等方面的不足。更精确的大气CO2浓度和温度的重建、更多高分辨率海—陆气候记录的研究以及古气候数值模拟的改进有望进一步揭示出E—O转变过程中气候系统各要素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为更深入认识这一转变的驱动机制提供依据。
|
关 键 词: |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变;全球变冷;大气CO2;气候变化机制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