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三类”空间的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介休市为例
作者姓名:徐小任  王梁  徐勇  段健
作者单位: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8PD003)
摘    要: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中存在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与后备适宜耕地在城镇、农业空间分布上的重叠性问题,论文在对2类用地进行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集成评价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用途的地域导向,并选取山西省介休市作为案例区进行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介休市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较大(45.3 km 2),但集中连片趋势不明显。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0.16亩/人。区域后备适宜耕地面积74.1 km 2,人均后备适宜耕地面积为0.26亩/人。研究区域2类用地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即绵山镇、连福镇等地区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潜力较大,而城区及周围地区的潜力较小。针对2类用地的重叠性和差异性,介休市城区、各乡镇中心及北部地区的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未来可转化建设用地,即未来应被划归城镇空间。连福、绵山、义棠、张兰等乡镇南部地区未来可转化为新增耕地,即应被划归农业空间。

关 键 词:后备可利用土地资源,后备适宜建设用地,后备适宜耕地,国土空间规划,“三类”空间  ,介休市,
收稿时间:2020-01-06
修稿时间:2020-08-14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