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吕梁山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引用本文:李建星,刘池洋 岳乐平 王建强.吕梁山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探讨[J].中国地质,2015(4):960-972.
作者姓名:李建星  刘池洋 岳乐平 王建强
作者单位: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陕西 西安 710069; 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54;3.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浙江 宁波 315012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及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3111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52、41072136、90814005)联合资助。
摘    要:从中生代大沉积盆地的一部分到现今南北向巨型山系且不同时代地质体平面上共存是吕梁山差异隆升、剥蚀的结果。为研究吕梁山隆升过程,在山体北、中、南地貌及地层突变部位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和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区域剥蚀厚度差异及"径迹年龄-高程"关系都表明地壳均衡隆升并非吕梁山隆升主导机制,受控于逆冲断裂的东-西向差异剥蚀及裂变径迹退火的空间变化规律共同证实南北向断裂的双向逆冲才是吕梁山差异隆升的动因。依据山体不同部位的裂变径迹年龄,可将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过程细分为(58±3)Ma、(40±3)Ma、(30±3)Ma、(23±3)Ma和(10±3)Ma五个阶段:吕梁山新生代隆升起始于(58±3)Ma;此后,宁武断裂于(40±3)Ma启动,开启了差异隆升的序幕并奠定了吕梁山北段东部之主体格局;西部晋西挠褶带与吕梁断隆的差异剥蚀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北部不晚于(30±3)Ma,中段主要为(23±3)Ma,南段于(10±3)Ma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明显的地势差。

关 键 词:吕梁山  新生代  隆升  隆升机制  裂变径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