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
引用本文:武智君,郄秀书,王东方,宣越健,刘明远,王志超.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J].气象学报,2013,71(4):783-796.
作者姓名:武智君  郄秀书  王东方  宣越健  刘明远  王志超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930949)和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闪电活动特征及其在灾害天气预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GYHY201006005-07).
摘    要: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C(范围为0.1-5.0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C(范围为0.4-7.3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A(范围4.9-50.8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C(范围为1.4-12.4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km缓慢上升至10.5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km下降到6.0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关 键 词:雷暴  电荷源  负地闪  大兴安岭林区
收稿时间:2012/6/12 0:00:00
修稿时间:2013/3/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