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弧大同岩体中埃达克质岩石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摘    要:大同岩体位于西昆仑柯冈—库地—其曼于特和麻扎—康西瓦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为进一步了解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弧中某些具体岩石类型、岩浆产生机理、地质意义及成因联系,本文从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方面对大同岩体中和外围新发现的埃达克岩质岩石进行了研究。埃达克质岩石由石英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种岩性组成,呈独立的岩体和大同主岩体中的脉体两种产状,高硅(w(Si O2)≥60.34%)、高铝(w(Al2O3)≥14.73%),富碱(w(K2O+Na2O)≥6.40%)、低镁(w(Mg O)≤2.35%)以及高Sr(≥504×10-6)、低Y(≤17.2×10-6)和高Sr/Y(平均为70.88),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锆石εHf(t)介于-7.28~4.56(平均-0.84)(图1),不同程度负Eu异常,Ta、Nb、P和Ti亏损(图2)。锆石U-Pb测年显示,埃达克质岩石年龄为(443.6±1.4)~(462±1)Ma(图3),与大同主岩体的形成年龄相当。我们认为埃达克质岩石是由原特提斯洋洋壳及部分洋壳之上的陆源沉积物向南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橄榄岩反应,最后定位于地壳浅层的结果。我们的成果通过与大同岩体主岩体对比,对了解早古生代岩浆弧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