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疆三工河流域土壤水δD和δ^(18)O特征及其补给来源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孙芳强,尹立河,马洪云,张俊,王晓勇,王化齐,郭莉.新疆三工河流域土壤水δD和δ^(18)O特征及其补给来源北大核心CSCD[J].干旱区地理,2016(6):1298-1304.
作者姓名:孙芳强  尹立河  马洪云  张俊  王晓勇  王化齐  郭莉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调查局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710054;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710054;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47)
摘    要:采用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水来源与运移机理,通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对三工河流域四个土壤剖面分层采集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测定了其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含量,分析了非饱和带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土壤剖面的垂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区内非饱和带中的土壤水在入渗的同时经历了明显的混合作用,荒地土壤水比耕地受蒸发作用影响更强烈,荒地蒸发影响深度为1.2~1.6 m,耕地蒸发影响深度为0.8~1.2m;荒地与耕地土壤水中氢氧同位素在垂向上呈现旋回变化,每个旋回经历了一次新水入渗补给的过程,即新水入渗与土壤老水混合-土壤水氢氧同位素逐渐变小直到贫化极值-地表入渗补给结束,土壤水向下运移并逐渐与土壤老水混合同时受蒸发作用-同位素逐渐富集直到土壤老水本底值;耕地土壤剖面补给水δD值为-112.93‰^-102.58‰,荒地土壤剖面补给水δD值为-111.07‰^-94.44‰,比地下水、地表水同位素值更贫化,可见土壤水中的补给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灌溉水入渗地表后,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很难向非饱和带深部运移对地下水补给,节水灌溉方式改变了绿洲内土壤水入渗补给机制。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厘定绿洲内垂向补给量,准确评价三工河流域水资源量提供重要依据。

关 键 词:非饱和带  三工河流域  氢氧同位素  δD峰值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