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常见细菌胞外特征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建萍 李琼芳 董发勤 张文静 郭玉婷 黄婷 刘媛媛 |
| |
作者单位: | 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11307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1472309); 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4ycx076) |
| |
摘 要: |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与大气可吸入矿物细颗粒的作用机理,实验以方解石(PM2.5)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硅酸盐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细菌胞外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实验结果表明,3种常见细菌的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有草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不同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不同,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Ca离子的释放;草酸、乳酸和琥珀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表现为颗粒失重,而柠檬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导致其发生重结晶行为,能改变方解石的表面形貌,使残余固体呈纤维状;在草酸和柠檬酸作用下,残余固体表现出了对有机酸基团(如C=O、C—C或C—H)的吸附,特别是柠檬酸在1 600~500 cm-1区域。
|
关 键 词: | 细菌 胞外有机酸 方解石(PM2.5) 溶蚀 |
收稿时间: | 2014-10-22 |
修稿时间: | 2015-02-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