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陆相有孔虫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以小渡口剖面为例
引用本文:王世杰,刘秀明,贾玉鹤,董丽敏,季宏兵.陆相有孔虫形成环境的地球化学证据——以小渡口剖面为例[J].中国科学D辑,2001,31(8):677-682.
作者姓名:王世杰  刘秀明  贾玉鹤  董丽敏  季宏兵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49673201)
摘    要:继70年代发现以来,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报道在我国内陆盆地中发现有孔虫化石群,对它们的沉积环境问题的讨论又成为新-轮研究的热点.通过泥河湾盆地小渡口剖面第四系有孔虫化石壳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认为化石壳体基本保存完好,即使存在埋藏后生作用的影响,但其改造程度并未影响壳体初始的87Sr/86Sr等地球化学信息,可重塑有孔虫宿生水体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孔虫壳体87Sr/86Sr为(0.711190±25)~(0.712018±14),远大于同期海水的87Sr/86Sr(0.709087~0.709147),与可代表研究区古陆表水化学组成的桑干河河水的87Sr/86Sr(0.711508±8)接近.混合水体87Sr/6Sr-古盐度关系及87Sr/86Sr-Sr/Ca关系判据说明有孔虫的出现与海水无关,其宿生水体为陆相环境.

关 键 词:内陆有孔虫  埋藏后生改造作用
修稿时间:2000年9月14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