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EMA数据的东南极达尔克冰川表面塌陷研究 |
| |
引用本文: | 刘婷婷,丁锐,艾松涛,张保军,王泽民.2023.基于REMA数据的东南极达尔克冰川表面塌陷研究.遥感学报,27(9): 2114-2126DOI:10.11834/jrs.20221804 |
| |
作者姓名: | 刘婷婷 丁锐 艾松涛 张保军 王泽民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 武汉 43007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41010) |
| |
摘 要: |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冰川的稳定性,南极多条冰川表面发生塌陷。由于缺少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南极地表高程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目前单支冰川表面时空变化的研究不充分。利用2011年—2016年11期南极参考高程模型REMA(TheReferenceElevationModelofAntarctica)数据,开展东南极达尔克冰川表面塌陷区域的高程变化监测,并利用Landsat7/8和Worldview-2光学影像等数据分析塌陷过程和原因。结果表明,达尔克冰川在2013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塌陷事件,塌陷深度最大约45.29m,造成了约26.29×106m3的水体损失;塌陷发生后,该区表面高程不断增加,于2016年恢复至塌陷前的高程。塌陷区具有明显的整体性沉降特征,并存在融水聚集,推测塌陷和达尔克冰川冰下湖的排水过程存在密切的联系。本研究证明达尔克冰川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同时验证了REMA数据监测冰川表面塌陷的可行性,为未来精细化监测南极冰盖/冰架响应气候变化提供技术参考。
|
收稿时间: | 2021-12-07 |
|
| 点击此处可从《遥感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遥感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