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IGF-Ⅰ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引用本文:常抗美,郑孝亮,刘慧慧,张建设,吴常文.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IGF-Ⅰ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2,43(1):35-40.
作者姓名:常抗美  郑孝亮  刘慧慧  张建设  吴常文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优质安全大黄鱼养殖产业链技术研究与示范”, 200903029-06 号;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浅海典型渔业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 2009DFB20290 号
摘    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黄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cDNA的全序列,序列全长2027bp,由57bp的5’非翻译区、1409bp的3’非翻译区和561bp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序列分析表明,大黄鱼IGF-Ⅰ编码区包括信号肽、成熟肽(B、C、A、D)和E等6个区域的186个氨基酸,形成成熟肽时,信号肽和E区被切除,成熟肽分子量7.5kDa,等电点(pI)为7.76,成熟肽的B区和A区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3对二硫键,起到了稳定IGF-Ⅰ三维结构的作用。与其它物种的IGF-Ⅰ比对后发现A、B区域比较保守,C、D区域保守性较差;E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IGF-ⅠcDNA序列为Ea-4亚型。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黄鱼IGF-ⅠcDNA与美国红鱼同源性最高,为99.47%;与斜带石斑鱼、金头鲷和褐牙鲆的同源性依次降低,分别为97.68%、97.50%和95.90%。

关 键 词:大黄鱼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克隆
收稿时间:2011/2/28 0:00:00
修稿时间:2011/4/2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