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
| |
引用本文: | 胡序朋,李芯芯,徐成达,等. 浙江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J]. 海洋学报,2021,43(4):106–121 doi: 10.12284/hyxb2021046 |
| |
作者姓名: | 胡序朋 李芯芯 徐成达 唐静亮 邵君波 石晓勇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海洋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2.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 舟山 316021;3.南方科技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广东 深圳 518055;4.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东 广州 511458;5.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北京 100194 |
| |
基金项目: | 浙江省环保科研计划项目(2015A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851210);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科研项目(2019A001);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北部湾大学)开放课题(2020KF01)。 |
| |
摘 要: | 磷元素是海洋基础营养盐之一,其赋存形态及分布直接影响海区的初级生产力,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驱动力。但大河河口与近海等重要的水生关键带水动力循环过程复杂,导致悬浮颗粒物(SPM )中磷元素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变化多端,亟须深入研究。根据2016年春季(4−5月)、夏季(7月)和秋季(9−10月)对浙江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本研究分析了浙江近岸海域SPM中总磷(TPP)、无机磷(PIP)和有机磷(POP)的含量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SPM中TPP含量范围为0.13~66.13 μmol/L,均值为3.35 μmol/L;PIP含量范围为0.03~34.19 μmol/L,均值为1.97 μmol/L;POP含量范围为0.06~31.94 μmol/L,均值为1.39 μmol/L。PIP是浙江近岸海域水体中TPP的主要存在形式,占52.3%。 春季浙江近岸海域表层TPP含量占总磷(TP)含量的19.3%~97.7%。春、秋季的SPM中,TPP、PIP和POP含量空间分布相似,均呈现由内湾向外海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PIP、POP与SPM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现出高SPM含量的海区有着较高的颗粒态磷含量,说明其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春季盐度大于28且SPM含量小于20 mg/L的外侧远海海域,POP与Chl a的相关系数和斜率均明显高于PIP与Chl a的相关系数和斜率,说明该区域浮游植物是POP的主要贡献来源。
|
关 键 词: | 悬浮颗粒物 颗粒总磷 颗粒无机磷 颗粒有机磷 浙江近岸海域 |
收稿时间: | 2020-06-05 |
修稿时间: | 2020-11-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