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引用本文:周艳波,谢恩阁,吴洽儿,等. 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的关系[J]. 海洋学报,2021,43(2):38–48 doi: 10.12284/hyxb2021008
作者姓名:周艳波  谢恩阁  吴洽儿  冯菲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300;;2.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上海 201306;;3.农业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0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030001);2019省级促进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现代渔业发展用途)项目(粤农2019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9ZY15)。
摘    要:
为研究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本文根据2013−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鸢乌贼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对鸢乌贼渔场范围的时空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SSH)和海表面叶绿素a (Chl a)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20°N,108°~118°E海域内,SST、SSH、Chl a 浓度3个环境因子对鸢乌贼渔场范围的时空分布影响较大。其适宜的SST、SSH、Chl a浓度分别为:25~31℃、46~80 cm、0.05~0.27 mg/m3,其渔场重心由南向北转移。此外,通过对2013−2018年1−12月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K-S检验,结果显示CPUE和海洋环境因子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SST、SSH、Chl a 浓度3个环境指标可以有效地表征鸢乌贼资源密度和中心渔场分布状况。


关 键 词:南海外海   鸢乌贼   中心渔场   海洋环境因子
收稿时间:2020-03-09
修稿时间:2020-07-1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