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辽宁暖和洞石笋δ13C记录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初探
引用本文:顾 宁,吴江滢.辽宁暖和洞石笋δ13C记录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初探[J].中国岩溶,2012,31(2):107-114.
作者姓名:顾 宁  吴江滢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111)
摘    要:基于辽宁暖和洞石笋NH33铀系测年结果,利用900条年纹层及302个碳、氧同位素和灰度数据,建立全新世大暖期内近1000年的石笋δ13C与灰度序列(8638±60 - 7748±53 aBP)。碳同位素与灰度序列细节特征变化趋势上的一致性,证实了δ13C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在百年尺度上,石笋δ13C主要响应于温度变化,由地表生物量的变化驱动。石笋δ13C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气候段:(1)8655 – 8366 aBP,气候偏热;(2)8366 – 8048 aBP,气候转冷;(3)8048 – 7756 aBP,气候相对温暖。这与同时段孢粉记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8366-8048aBP的冷期与北大西洋地区“8.2 kaBP冷事件”相吻合。石笋δ13C记录中也包含一定的非气候因素,主要由渗水速率变化引起围岩CaCO3溶解量的变化造成。将石笋δ13C和灰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有效地剔除这一水动力因素的影响。 

关 键 词:石笋    碳同位素    灰度    温度    古气候    古环境    辽宁暖和洞
收稿时间:2011/12/29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岩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