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南召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引用本文:韩伟,李玉宏,刘溪,陈高潮,张云鹏.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南召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J].地质学报,2020,94(10):2834-2843.
作者姓名:韩伟  李玉宏  刘溪  陈高潮  张云鹏
作者单位:1) 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2)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04、41572131),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1630312)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711)资助的成果。
摘    要:有关鄂尔多斯三叠纪原型盆地的东南向展布情况不是非常明确,之前有研究表明其东南缘可能位于南召地区,对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开展研究,可为鄂尔多斯三叠纪原型盆地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因此,为了研究南召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史及其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研究区3条野外剖面上3件三叠系样品开展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其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70±15~181±8Ma,与地层年龄相近或大于地层年龄,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层经历的构造改造时限,可能更多地代表了物源区的信息。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57±3~47±5Ma,结合裂变径迹年龄和热史模拟,本文认为南召地区自三叠纪以来经历了4期较大规模的构造改造,早期是三叠纪末遭受了秦岭造山带强烈逆冲推覆对本区的影响;中期是中晚侏罗世到晚白垩世初;晚期是晚白垩世;末期是喜马拉雅期,4期构造改造均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息息相关。此外,通过与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地区展开对比,发现二者构造演化过程具有相似的时限性,从构造演化的角度支持南召地区属于鄂尔多斯原型盆地的观点。

关 键 词:南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温热年代学  构造演化  中生代
收稿时间:2020/4/24 0:00:00
修稿时间:2020/5/2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