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引用本文:赵静,熊永强,梁前勇,李芸.土壤蚀变碳酸盐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地球化学,2014(6).
作者姓名:赵静  熊永强  梁前勇  李芸
作者单位:1. 国土资源部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760;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2. 中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4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摘    要:土壤蚀变碳酸盐(?C)是油气化探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油气化探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对?C 的碳源及其具体矿物形态相知较少,导致该法在业内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表土壤样品、海底沉积物以及钻井岩屑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碳源、分布特征及矿物形态。结果表明,不同化探样品中?C的含量与所处的地质环境有关,陆地地表土壤样品中?C的含量普遍较高,其次为海底沉积物样品,钻井岩屑样品中的最低;而钻井岩屑样品(还原环境)中?C 的δ13C 值比地表土壤样品及海底沉积物样品(近地表氧化环境)都要偏轻;由此推测形成?C的碳源有无机、有机以及混合源三种,各种来源的 C 对?C 的贡献因化探样品所处的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形成ΔC 的CO2除了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分解产生外,还有少量的由未知矿物提供。

关 键 词:土壤蚀变碳酸盐(?C)  碳同位素  碳源  分布特征  矿物形态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econdary carbonate and its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
ZHAO Jing,XIONG Yong-qiang,LIANG Qian-yong,LI Yun.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econdary carbonate and its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J].Geochimica,2014(6).
Authors:ZHAO Jing  XIONG Yong-qiang  LIANG Qian-yong  LI Yun
Abstract:
Keywords:soil secondary carbonate (?C)  δ13C  carbon sour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mineral morphology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