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引用本文: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四川及邻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8,38(12):1589-1899.
作者姓名:常利军  王椿镛  丁志峰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334041, 4077403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 DQJB06B06)和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 2006FY110100)资助
摘    要:对布设在四川及邻区的固定和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网共94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和叠加分析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获得四川及邻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整体看,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在研究区东北部为NWW-SEE方向,到中部的NW-SE方向,再到西部的近NS方向,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主体以NW—SE方向为主,快、慢波延迟时间是0.47~1.68s.各向异性的快波偏振方向与GPS测量的地壳运动速度场方向变化相一致.通过分析各向异性图像,认为四川及邻区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形,它使橄榄岩中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变形方向,研究区壳幔变形可能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特征.汶川地震可能是高原东缘地壳或上地壳物质受上地幔物质SE向的拖曳力作用向东挤压,这种挤压受到四川盆地下的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经过长期的构造应力能量的积累,最终在龙门山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导致汶川8.0级地震发生.

关 键 词:上地幔各向异性  SKS波  快波偏振方向  岩石圈变形  汶川Ms8.0级地震
收稿时间:2008-07-28
修稿时间:2008-10-0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