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渭河地堑及其周边地壳结构
引用本文:徐树斌,米宁,徐鸣洁,王良书,李华,于大勇.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渭河地堑及其周边地壳结构[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10):1651-1658.
作者姓名:徐树斌  米宁  徐鸣洁  王良书  李华  于大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74017,41174038)资助
摘    要: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横跨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及鄂尔多斯块体的15个地震观测台站下方的地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类型(造山带型、拉张盆地型和稳定克拉通型)的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秦岭北缘平均地壳厚度为37.8km,泊松比为0.247,相对偏低的泊松比表明地壳物质长英质组分增加.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平均地壳厚度为39.2km,泊松比为0.265,偏高的泊松比与鄂尔多斯下方古老的铁镁质结晶基底以及浅部沉积有关.通过接收函数正演计算表明低速的、厚度较大的松散沉积层对Mohorovicic不连续面(Moho)的震相具有较大影响,是渭河地堑内部台站的接收函数Moho转换震相不清楚的主要原因.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渭河地堑上覆松散沉积层,其厚度约为4-8km,该沉积层使得位于渭河地堑内台站的接收函数Moho震相复杂.另外渭河地堑下方中下地壳位置存在一高速区域,该高速体可能与渭河断裂系统的活动有关.

关 键 词:渭河地堑  接收函数  泊松比  地壳结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