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张旗,钱青,王焰.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1999,6(3):0-0.
作者姓名:张旗  钱青  王焰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西北大学地持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2106
摘    要: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的目标主要是为重建古板块构造格局服务,其次是探讨古造山带不同演化阶段岩石的形成、演化、变质及其所反映的大陆动力学和深部地幔过程。造山带演化分为5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火成岩具有不同的特征,地球化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识别出各个阶段岩石产物的特征、来源、成因和形成环境。文中着重讨论了造山带火成岩的若干地球化学问题。笔者指出:蛇绿岩主要分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和MORB两种,最近的研究发现,蛇绿岩中有来自富集地幔的信息。岛弧火山岩突出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ω(Th)>ω(Ta)和Nb,Ta亏损,这是由于消减带物质加入的结果,本质上是一个(深源)陆壳混染的问题。花岗岩可能是幔源与壳源之间混合的连续谱系,花岗岩成因类型的控制因素主要是不同类型的源岩而不是构造环境。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比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可以产于各种构造环境。文中还讨论了造山带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关 键 词:造山带  地球化学  火成岩  评述
修稿时间:1998-10-2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