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及分段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孙业君,黄耘,江昊琳,詹小艳,王俊,叶碧文,丁烨.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及分段特征研究[J].地震,2015,35(3):66-75.
作者姓名:孙业君  黄耘  江昊琳  詹小艳  王俊  叶碧文  丁烨
作者单位:1.江苏省地震局, 南京 210014;
2.东南大学, 南京 211100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5020Y),江苏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项目,江苏省地震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摘    要:利用Snoke方法求解和收集得到的77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 采用Gephart应力张量反演方法, 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 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为80°, 最小主压应力方位角为172°, 最大、 中等和最小主压应力倾角分别为15°、 65°和19°, 反映了研究区处于近EW向水平作用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环境下。 根据地震活动、 地质构造及震源机制解差异, 我们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分5个区段开展研究, 结果显示: 5个分区应力场存在局部差异, 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处于63°~88°之间, 从北往南总体方向成顺时针偏转的趋势。 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应力场研究结果显示, 从西到东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个逆时针偏转的趋势, 西侧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更接近EW向, 东侧更接近NE向, 郯庐断裂带内处于两侧的过渡地段。

关 键 词: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收稿时间:2014-10-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