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引用本文:王 凯.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J]. 地质与勘探, 2016, 52(3): 417-428
作者姓名:王 凯
作者单位:1.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3002)和对外科技合作计划(省院省校科技合作)(2014IB001)共同资助
摘    要: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关 键 词:斑岩型铜矿床  围岩蚀变  脉体系统  普朗  云南
收稿时间:2016-02-01
修稿时间:2016-04-18

Study on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nd vein systems of the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Yunnan Province
Wang Kai. Study on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nd vein systems of the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Yunnan Province[J]. Geology and Prospecting, 2016, 52(3): 417-428
Authors:Wang Kai
Abstract:
Keywords:porphyry copper deposit   alteration zone   vein systems   Pulang  Yunna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与勘探》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